一种烫金机原墨材料如用A的量,印刷在被印物上只能显示一种深浅,这是众所周知的规律。但如果用各种手段在印版上分解成疏密不同的网点,则就能在被印物上形成不同浓淡,而达到多种深浅的要求。回溯20年代初的石印制版,是用特制的小钢笔尖,蘸以黑色油墨,用手工在印石上点绘成不同深浅的点子以达到要求,时称绘石制版。
随后进步为用不同疏密、有凹凸网点压制成的胶片,四周棚上木框(时称“胶版”)作为工具,在此上涂布黑油墨,后根据不同深浅的要求,压印在印石上使大块面积处的工效大大提高,其时如以烫金机线数计约为每英寸60线。30年代照相制版兴起,采用日本进口的玻璃网屏,在照相时对烫金机的底片加缀网点,从初期的100线、120线、133线直至150线。1965年始将玻璃网屏改为品红色接触网屏,可使用黄色滤色片调节它的宽容度,以适应连续调分色阴片的密度反差。遂后又改进为不同调性的灰色接触烫金机网屏,由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、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制作供应全国,其用作胶印的多以150线为主。
1973年北京新华厂、上海市印一厂首先引进德制海尔DC-300A烫金机,仍采用网屏缀网。待引进DC-300B烫金机时则网点线数略有不同,即C、M、Y版用150线,K版则用225线和Y版同角度。直至80年代初烫金机由模拟式改进为数字式,其网点线数也进展为175线,近20年来基本上未变。